浙黔滇三省为啥凑在一起做这件事

浙黔滇三省为啥凑在一起做这件事

  炎炎盛夏,贵州省最南端、云贵高原向广西丘陵过渡地带的荔波县,却是一片凉爽宜人。

  在荔波县玉屏街道拉岜村丘陵果园里,柚子、枇杷等时令鲜果,正沿着台州市集英农林科技有限公司铺设的单轨,坐着单轨运输机顺溜而下。不远处的朝阳镇八烂村丘陵果园里,也铺设了同样的单轨。

  “今年5月刚铺好,现在肥料进果园、鲜果出果园,比从前省力多了。”当地村民点赞。

  浙江企业研制的农机,开进贵州的丘陵。由市场端缔结的良缘,如今更收到国家层面高度肯定

  近日,农业农村部、工业与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在若干省份开展“一大一小”农机装备研发制造推广应用先导区建设的通知》。

  其中明确,由浙江省协同贵州省、云南省建设丘陵山区适用小型机械研发制造推广应用先导区,重点探索丘陵山区适用小型机械研发制造、熟化定型、推广应用三位一体的新机制新模式。

  总结起来一句话:浙黔滇三省将联手全力发展国产丘陵农机。那么问题来了,为啥把这三个省凑一起?接下去,大伙儿打算怎么干?

  这得从中国的地貌特征说起。翻开中国地图,层次分明的地貌,被绘以不一样的颜色。山脉与平原之间,片状零散的浅黄色,标示的就是丘陵地区。

  数据显示,丘陵山区耕地面积、农作物播种面积均占全国的三分之一,是中国粮油糖和特色农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涉及农业人口近3亿人。

  从具体分布上看,丘陵茶园面积占全国茶园面积的93%,丘陵果园面积占62%,丘陵马铃薯播种面积占78%,还有丘陵甘蔗、油菜籽、水稻、蔬菜播种面积分别占到62%、57%、39%和37%。

  比重如此之高,与之相对的,是丘陵山区作业成本高、规模化水平低等难题。要实现产业现代化、让丘陵山区的农民尽快挑起“金扁担”,提升丘陵山区的农业机械化水平,势在必行。

  近年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多次对推进丘陵山区机械化作出部署。而生活在“七山一水二分田”的浙江人,对丘陵山地再熟悉不过。

  贵州、云南的地貌特色,也与浙江情况类似。可以说,“气味相投”农业地理环境,是三省协同开展丘陵农机合作的基础。

  浙江省农业机械学会副秘书长周延锁告诉潮新闻记者,浙江在丘陵山地小型农机研发制造方面具有非常好的基础优势。

  截至2022年,浙江农机总产值超过790亿元,居全国第四。全省共有4200余家农机制造企业,群体庞大、制造保障能力强,植保机械、园林园艺机械、微耕机、排灌机械等产量位居全国前列。

  “近年来,浙江围绕丘陵山地小农机械,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研制推广应用一体化、工程化攻关等领域形成了一批创新成果,需要加速推向市场。”周延锁说。

  比如,本文开头提到的台州集英成立于2018年,是专门研制丘陵农机的装备企业,目前公司产值规模在5000万元左右。

  总经理卢平波告诉潮新闻记者,贵州一直是集英的重要市场之一,“我们的履带式搬运机在贵州销得特别好。”

  第三,相较平原地区的农机研发制造,适用于丘陵山区的小型农机算是一个细分赛道,更有着广阔的前景。

  从全球范围来看,日本、美国、德国、意大利的农机研发生产制造相对领先。而日本、意大利在小型农机领域见长。

  为适应耕地面积少且分散的特性,日本依据自己产业实际,开发了对应从种植到收获各环节的农业机械,并建立了成熟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潮新闻记者,目前,我国在丘陵山区农机制造研发上的能力还与国际领先水平存在一定差距。但令人欣慰的是,这条新赛道上,已经有了慢慢的变多选手,尽力追赶,才有超越的机会。

  党的二十大首次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而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无论农业现代化发展、乡村全面振兴还是缩小“三大差距”,丘陵山区现代农机这块短板,必须加紧补起来。

  临海市农机管理总站副站长屈吕标告诉潮新闻记者,当地从2016年就开始推广山地轨道运输机,起初,是为了化解柑桔生产运输过程中存在的路途险、效率低、劳动力匮乏等痛难点,现在,山地轨道运输机已广泛服务于当地的杨梅、猕猴桃等农业主导产业。

  相较大规模的农艺改造,山地轨道能够准确的通过地势状况迂回而建,以较少的成本较快地改善生产运输条件。

  临海全市柑桔种植培养面积20万亩,有八成以上都在山上。500米长的山地轨道延伸之处,原先果农挑一担柑桔上下山就需要用上一天,现在只需要20分钟。

  这样的状态非一时之功。屈吕标说,山地轨道并非新生事物,早年就有企业从日本引进,但400多元一米的建造成本令不少果农望而却步。

  2016年起,山地轨道运输机被列入浙江省农机购置补贴试点,浙江企业自主研发的装备成本降至原先的四分之一,再加之补贴政策引导,当地山地轨道保有量从2018年开始呈明显上升趋势。

  也正是这样的开端,造就了更多浙江农机企业鼓足干劲搞研发、开阔思路“走出去”,服务全国多地的丘陵山区特色农机需求的新局。

  有心人会注意到,浙黔滇三省的合作之中还有一个关键词,“协同”。三个省凑在一起,浙江能做什么?

  早在两年前,浙江就首次以“农业高水平发展”为题召开全省大会,将“科技强农、机械强农”确立为农业现代化的抓手。

  浙江省农业农村厅提供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2年,全省41个丘陵山区县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70.38%,位于南方丘陵山区省份前列。

  往产业链前端看,浙江正在着力攻克的,是丘陵山区无机可用、有机难用这两大难题。

  浙江挺能胜机械有限公司负责人应叶挺告诉潮新闻记者,与金华市农科院等部门合作,企业正在研发一款适用于茭白全程施肥和收获的农业机械。

  “这是我们研发的第三年,产品也已经迭代到第三代,今年下半年有望能再有新机器出来。”应叶挺说,茭白生长于水田,目前全世界内相关农机都属于空白。

  研发这样一款产品的挑战是多层面的。比如,行进过程中,机器不能陷入水里,还要把“身高”2-3米的茭白叶割下来,根据不同用途区分、打捆。

  挺能胜1984年成立于永康,七年前开始专注于丘陵山区小型农机研发。应叶挺说,除了填补特色小型农机的市场空白,企业另一个发力点是产品智能化,希望在细致划分领域做出先发优势。企业正在研发一款适合小田块的智能小型插秧机,近期会有第一代样机。

  丘陵山区农机研发有一对显著矛盾:特定市场需求迫切,但相较广袤平原地区的农机通用性,丘陵山区的使用场景更复杂,从全国范围看不算是一个“大品类”,因此研发成本、生产所带来的成本高。

  去年,挺能胜的研发技术投入已占到总销售额的10%以上。应叶挺说,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既能解决一部分经费问题,政府、市场、企业合力,也能更好更快地进行小型农机技术相关储备。

  永康也是浙江农机研发制造的高地。永康市畜牧农机发展中心副主任李方华告诉潮新闻记者,狠抓农机核心技术攻关,当地鼓励企业热情参加“领雁”“尖兵”等农机装备研发攻关项目,目前已研发生产新机具20多台(套)。

  比如,浙江星莱和农业装备有限公司研发的水稻多功能插秧机,能够最终靠操作部件更换,实现开沟等十种功能。公司参与完成的“多功能插秧机关键技术探讨研究及产品研究开发”项目,荣获2021年度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从企业和市场供需层面看,三省协同共建,能更加进一步放大研发制造与市场推广的优势,让各式资源、以及装备的研发、试用和推广拥有一块更大的“试验田”。

  比如,台州集英正与贵州毕节一家农机企业组织土豆收获的机械研制,同时,企业已跟贵州大学开展合作,研发刺梨采摘设备、小型遥控式履带旋耕机、多功能管理机(播种、采摘)等丘陵农机。

  而挺能胜正在云南昆明建设生产基地,计划通过这一支点拓展西南地区、服务东南亚市场。

  从政府层面看,这两年,浙江联动贵州、云南,在部门协同、市场对接、人才交流等方面先行先试。

  去年以来,浙江先后邀请贵州、云南农机化主管部门、合作社、产销企业等,前来考察浙江的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和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建设情况。今年,浙江又带着自家农机产业头部企业去贵州考察对接,共商两省农机化合作意向。

  “在部司指导下,三省已就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合作方案达成初步共识。”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农机化与数字化处相关负责人透露,围绕农机研发制造、推广应用两大重点,未来,浙黔滇三省将在需求梳理、联合攻关、产品推介、产业投资、科学技术合作、技术培养和训练、社会化服务、农机鉴定、推广活动等方面开展合作,并建立健全相应的常态化工作机制。

  而通过跨省协同合作,三省将滚动更新协同省份先进适用农机具重点需求,聚力开展联合攻关,合作开展丘陵山区创新产品试验熟化,加速推动适用农机推广应用全链路进程,尽早为全国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打造样板。

  来源:潮新闻 撰稿:祝梅 夏丹 通讯员 徐招玺 裘云峰 责编:俞舒珺审核:张渊

ayx爱游戏官方网站登陆-爱游戏官网平台首页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循环化工园区丘头镇东宽亭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
400-838-9293                邮箱: 81813945@qq.com                网址:www.ctswpos.com